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
2016.07.18
【統計系訊】從國發會公布台灣2015年的景氣燈號顯示,自2015年6月至12月連續亮出7個藍燈,加上這段期間一些廠商放無薪假,使這波不景氣造成的總體經濟數字下滑程度,已超越金融海嘯時期,然而逢甲商圈商品之獨特性、多樣化、款式新潮及美食的特色,為逢甲商圈在2015年吸引超過1300萬的人潮及創造104億多的年度營業額,可謂在不景氣下的奇葩。
本校統計行銷研究小組由統計系高秀蘭主任偕同統計系李燊銘、林文欽及王婉倫老師率領學生組成,已持續八年進行逢甲商圈之人潮流量調查、商家調查及消費者對逢甲商圈商場之滿意度、逢甲商圈周邊環境安全及美食滿意度等調查,以評估逢甲商圈之整體動態發展情況。依據人潮流量調查,估計2015年逢甲商圈人潮高達1,328萬多人次,另外對消費者的問卷調查中,共回收有效問卷1,349份,對消費力部份的調查結果顯示週間的平均消費金額為619.5元,週五、週六及週日的平均消費金額分別為610.5元、712.1元及702.7元,而以2015年估計的人潮量及此消費力統計數據,可推算出逢甲商圈在不景氣的寒冬下,仍創造了高達約新台幣104億元的消費能力,可看出逢甲商圈在具獨特性、多樣化、款式新潮與美食特色的多向面下,呈現台灣庶民經濟活動龐大能量。
在對逢甲商圈整體滿意度和商家食品與服務態度方面的調查結果,若以1到6分給予評分,愈高的分數代表滿意度(或認同度)愈高,則受訪者對於逢甲商圈「整體印象」、「商品獨特性」、及「商品具多樣化」給予正向肯定(平均分數分別約為4.42、4.37、及4.79),且「價格低廉」、「有再次前來消費意願」也獲得不錯的認同(平均分數約為4.06及4.80),但「停車方便」則是受訪者認同度最低的項目(平均分數約為2.98)。而受訪者對於逢甲商圈「商家服務態度」和「食物好吃」則給予一致的肯定(平均分數約為4.39及4.56)。整體而言,此部份的滿意度分數與2013年和2014年調查的結果相近。
此次調查也嘗試了解消費者對於透過何種方式可以增加逢甲商圈的知名度與獨特性之認知,在六個選項的複選題中,以「逢甲商圈具特色的地標」佔48.4%,「凸顯具創新特色的創始店」、「逢甲商圈眷村特色美食推廣」均佔37.2%,「串聯店家定期做特色優惠活動」佔34.5%。另外,「結合台中在地特產(如現做或DIY鳳梨酥、太陽餅、牛軋糖…等)」,會更吸引消費者前來逢甲夜市消費的比例達60%;而以消費者的觀點,希望透過「社群網路者」、「電視媒體」及「手機App」得知逢甲商圈店家及活動的比例分別為70.0%、37.6%及32.4%,這些訊息有助於台中市政府、觀光局及逢甲商圈管理委員會共同合作營造或整合店家,以促進逢甲商圈新的商機。
多年來本校統計行銷研究小組持續關注逢甲商圈周遭「停車方便」的問題,雖然逢甲商圈開創特色美食的先機、住宿的新商機和消費的無限龐大商機,但隨著人潮、車潮的日益增多,「停車方便」的認同度從來沒有高過3的平均分數,表示停車空間一直是地方政府需要改善與解決的問題,才能共創消費者、商家與政府三贏局面。而在2014及2015年對前來逢甲商圈之消費者進行的調查中,有80%以上認為智慧商圈平台中提供「停車場位置與即時資訊(空位與計費方式)」項目是重要的,地方政府結合科技技術推動智慧商圈,將能緩解逢甲商圈周遭停車的問題,有助逢甲商圈的永續經營和熱絡商機。
本校統計行銷研究小組已持續八年進行逢甲商圈調查,以2015年估計的人潮量及此消費力統計數據,可推算出逢甲商圈在不景氣下,仍創造了高達約新台幣104億元營業額。(照片/秘書處提供)
Share:
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