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
2015.12.10
【紡織與材料工業研究中心訊】本校紡織與材料工業研究中心研究團隊參加2015高雄KIDE國際發明展,獲得4金1銀1銅佳績,研發能量備受業界肯定,中心主任鄭國彬教授感謝團隊共同努力。團隊成員包括纖複系石天威教授、呂晃志助理教授、材料系何主亮教授、邱國峰教授及陳錦毅副教授、工工系丘紀堇副教授、台灣科技大學材料系郭東昊主任及吳昌謀教授。
其中金牌作品「具涼爽、抗UV及防蚊功效之聚醯胺長纖針織物」所使用的多重功能性纖維原料製作,採用有別於傳統物理混煉法之化學合成法,直接聚合出具有涼感功能性的纖維原料,並與防蚊母粒於抽絲階段複合,其製程短、節能、製造成本較低,成品也能具備涼爽、抗UV、透氣性及防蚊功效,適合製作春夏季戶外活動穿著的高品質複合機能性戶外休閒紡織商品,且面對南台灣登革熱疫情應有實質的防治效益。
「自增強編織紗束及其應用」則是利用同類型之聚酯纖維素材,但熔點不同的基材紗與補強紗,經過雙包紗製作,經由梭織、熱壓與冷壓製程,有助於解決複合材料之界面強度問題,且具備有輕量化、高衝擊強度與彈性回復等功能及優點,可應用於硬質行李箱、包、袋等產品開發。
「氣流風扇桌椅組」使用涼感複合材料材質製作成中空彈性結構,其椅體中更設置有風扇,風扇啟動由光電感測計來控制,可幫助室內的空氣循環,且讓乘坐者感到透氣舒適,且其可分離的桌體部分,更提供了放置物品等多功能的運用。
「超輕型旅行登山背包」包含複數個伸縮部,於平常時處於收納狀態,有利於作為一般的登山、旅行背包使用,並可依照使用者之需求,將其內容物取出後,解開複數個伸縮部上的固定帶,使伸縮部拉長,該登山、旅行背包則變形為睡袋,以減少使用者行李所佔的空間。
銀牌作品「具備舒適與電熱功能之夾克」(Jacket with comfort and electrical thermal function)是利用本校材料系研發的「可撓式發熱布」作為發熱元件,以先進的鍍膜技術,低溫沉積高遠紅外放射的碳基薄膜於紡織品表面,鍍上碳基薄膜的紡織品可發射又稱生命光線的遠紅外線,有效促進血液循環與新陳代謝。且製程技術與使用原料,幾乎無毒無汙染,與傳統燒製方式相比,對於環境保護也大有助益,可廣泛應用在衣飾、家具和醫療設備等用品。
而獲得銅牌的「近紅外光阻隔之迷彩背包」,是利用含有阻隔近紅外光材料的無機奈米粉體,經由複合薄膜製作,再經塗布或貼合於不同材質的織物上或其他物品上,使其具有遮蔽近紅外光、仿生、防水等功能,用夜視鏡也偵測不到其蹤影。且跟傳統偽裝迷彩採用印染方式相比,本校研發之近紅外光阻隔織物,不易因清洗脫落而造成功能削減。目前已經完成背包、充氣墊、帳篷的商品化,相關技術也已完成產學合作計畫,並與國內外軍備品行銷與製造公司積極合作中。
本校紡織與材料工業研究中心研究團隊參加2015高雄KIDE國際發明展,獲得4金1銀1銅佳績。(照片/紡織與材料工業研究中心提供)
本校紡織與材料工業研究中心研究團隊參加2015高雄KIDE國際發明展,獲得4金1銀1銅佳績。(照片/紡織與材料工業研究中心提供)
Share:
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