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
2011.04.21
【人社院訊】為慶祝建國百年,國科會各個學門規劃由學者專家撰寫百年傳承專論,人文的部分定為「百年人文傳承大展」。「百年人文傳承大展期中成果發表會」由本校人文社會學院與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聯合主辦。為讓此次活動更具百年紀念意義,人社院廖美玉院長精心籌劃,加入「百年百部中文學術經典專著展」。這些活動4月17日在本校第六國際會議廳、人言大樓川堂等地分別舉行。
「百年人文傳承大展期中成果發表會」分中文學門導論、中文學門分論及中文學門特寫三部分進行。邀請陳芳明教授主講「台灣與東亞價值論:台灣百年人文學術傳承的意義」、金觀濤教授主講「百年前『現代人文學術』的建立」、楊儒賓教授主講「1949與台灣人文學術的重編」、廖炳惠教授主講「在台民國百年的學術反思:本土化與國際化的辯證發展」。下午則由楊儒賓與鄭毓瑜兩位教授共同主講「古典精神的傳燈者:百年來中文學門的發展」、葉國良教授主講「冷戰時期的文化輸出:中文系與僑外教育」、金培懿教授主講「漢學的轉型:從日治到當代」、康來新教授主講「大小傳統的再融合」、陳昌明教授主講「黃得時、孟瑤與蘇雪林:跨界的中文學者」、劉正忠教授主講「復校、復系」、邱貴芬教授主講「中文系族譜」,會中針對中文學門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交換意見。
此次會議最讓人驚艷的是「百年百部中文學術經典專著展」,人文學作?一門學科,對於近來學術研究偏重期刊單篇論文以及五年有效期限的現象,與學術研究以SSCI(社會科學論文引用索引)、SCI(科學論文引用索引)等理工科學學術期刊論文為指標時,特別要凸顯一部大規模的研究專著的無可取代性。從彙整百年百部中文學術經典專著,可以發現學術專著的撰寫,通常是一部獨立的完整研究著作,而真正具有指標性的學術專著,更是著者貫徹始終、工作密集且按部就班所完成,是一部?容廣泛而精深的研究著作。此外,具有影響力的人文學術專著,大抵為新材料的發現與考釋、新方法的理論與實踐、新議題的提出與論述。有些議題能夠深入社會,甚至引起公開討論與迴響;有些則持續成為大學課堂上的教材,對學術研究的傳承、開拓與深化,有很大影響力。廖院長表示,除此次展出的專書外,在徵集所得書單中,尚不乏具有指標性或影響力的學術專著,未來擬進一步規劃呈現方式,以饗同好。
百年人文傳承大展期中成果發表會、百年百部中文學術經典專著展與台灣中文學會第一次籌備會議均在本校舉行。(照片/人社院提供)
Share:
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