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dex
  • 校園新聞
  • 「APEC及ABHL生物氫能國際研討會」 本校特約講座Prof. T. NEJAT VEZIRO?LU擔任開幕演講貴賓
deco

「APEC及ABHL生物氫能國際研討會」 本校特約講座Prof. T. NEJAT VEZIRO?LU擔任開幕演講貴賓

2010.11.18

deco

【綠能中心訊】本校綠色能源發展中心11月16日至20日在本校啟垣廳主辦「APEC及ABHL生物氫能國際研討會」,在經濟部能源局與國科會的支持下,計有台灣、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大陸、越南、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土耳其、匈牙利、丹麥、芬蘭、荷蘭、俄羅斯、玻利維亞、南非、澳洲、蒙古及香港等23國及地區,200多位專家學者共同參與。此外,更從世界各地邀請31位著名的專家學者擔任Keynote和專題講者,提供全球最先進的生物氫能資訊;亦有全球60多位博士生及研究員,慕名而來參與本次的生物氫能技術短期訓練課程,為國際上前所未有生物氫能領域的專家學者學術研討聚會。
本次研討會共發表約100篇文章,分為生物氫應用、生物程序、氫能經濟及分子生物等領域四個主題,發表於研討會中高品質的文章亦會被國際著名氫能源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收錄。活動開幕演講貴賓為本校特約講座Prof. T. NEJAT VEZIRO?LU是國際知名學者也曾為諾貝爾獎候選人,主要從事太陽能、可再生能源和氫能系統等研究,目前是國際知名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IJHE)總編輯,發表過的研究成果超過350篇,編輯書籍約200多本,長期從事厭氧生物技術工作與多年豐碩的研究成果及經驗,對於提昇我國生物氫能的研發有莫大的幫助。
2009年本校成立「APEC先進生質氫能技術研究中心」,生物氫能技術執世界之牛耳,目前已向經濟部能源局提出一套從傳統產業之廢水廠回收氫能源以提昇總能源回收效率的根本解決之道(Total Solution)。該計畫是一套極有可能商業化的生物氫能永續環境製程,是以非糧料源生產氫氣、丁醇及甲烷,同時將醱酵時產生的二氧化碳用來培養微藻,開發CO2再利用的新方向且增加本技術的附加價值;並將上述各技術進行系統整合,成為全方位且創新的複合式生質能源產製程序。國內目前氫氣的量產僅停留在非再生性質的石化裂解產氫、電解產氫、重組產氫階段,鮮為人知的再生性質的生物產氫方式在國內已有領先全球之技術,若政府能在相關技術開發上,提供臨門一腳的資源,協助推動我國替代能源之發展,相信生物氫能技術在台灣必有一番新天地,除可培植在地型產業,更可確立我國在生質能技術與產業的國際地位。

APEC及ABHL生物氫能國際研討會11月16日-20日在本校啟垣廳召開,計有23國及地區,200多位專家學者共同參與。(照片/綠能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