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
2010.11.15
教務長暨通識教育中心中心主任 邱創乾
在高科技及數位化時代中,國家的經濟優勢取決於國民創造及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而在國際化、全球化的劇烈競爭下,知識的創造與運用,必須更為普及化、多元化與科技化。我們深知大學不再只是一個傳授知識的地方,更是一個發展知識、創新知識以及表達理想的殿堂。
本校創校至今近50載,其「忠勤誠篤」四字的涵義深遠,以忠勤不怠,砥礪志命,以篤學力行,鑽研學問。忠為八德之首,人生行為準則肇始於忠。勤是事業成功的礎石,所以一生的成敗全在於「勤」一個字,古今中外,所見皆同。誠字非常重要,只有至誠,才能健全人際關係,獲得社會和諧,共同建立祥和的社會。篤字更具重大的意義,在我們力行前述訓示時,一定要持之以恆,終身不懈。
本校重建人—高人言先生,曾明白表示:「忠勤誠篤」可劃分為兩種境界,忠誠是中心思想的建立,是內在的涵養;勤篤是身體力行的實踐,是外在的修為。勤篤更是一切事業成功的基礎,篤實踐履,是我們將理想付諸行動,讓抱負見諸事實的唯一途徑。忠誠更是一個國民精神與氣質的最高表現,是道德的最高評價,是操守的極致,是促進社會安定繁榮的最大動力,是對責任作切實遵行的偉大承諾。
通識教育中心於1999年正式運作,如今提昇為校內一級教學單位。未來肩負更多的通識教學重任,一個具備理想通識教育人格的學生,不只擁有人文社會及自然科學的基本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夠檢討反思,瞭解自我存在之意義,尊重不同生命與文明之價值,對宇宙充滿好奇,並知道如何分析探索。通識教育中心將藉由推動本校國文、英文、文明史、資訊素養、公民素養等基礎課程,以各種專題講座、相關教材開發、參觀訪問、網路學習及資訊運用等方式來設計課程內容,並藉由搭配多媒體教材之製作與應用,以達拓展學生視野、實踐公民責任、提昇資訊能力及表達溝通技巧。
未來三年通識教育中心推動通識課程發展計畫之方向如下:
1、善用彈性薪資,延聘通識大師及規劃管理人才。
2、進階精進國文教學,鼓勵自主學習,強化學生中文溝通與應用能力。
3、強化與院系合作之外語能力精進機制,提供多元學習機會,以提昇學生溝通與應用能力。
4、依基本能力調整公民素養、文明史、資訊素養,強化實踐能力與推動立足亞太,放眼世界的永續化通識基礎課程。
5、持續發展延伸學生多元知識統整及閱讀能力之通識選修課程,並開設院核心通識選修課程,實施課程外審機制,有效提昇通識選修課程知識承載度。
6、持續推動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對話能力及開拓視野的優質化通識潛在課程,提昇學生文化涵養與軟能力。
經由教育部、學校與歷任校長、主任及同仁多年的努力,以及提昇大學基礎教育計畫等各方面的人力與經費支援,本校通識教育自94學年起,已形成正式與潛在課程相互搭配與整合的體系。透過正式課程的多元化或模組化設計及特色課程的開設,搭配以潛在課程的通識沙龍之開辦,以及校園音樂會與戲劇表演及各種藝文展覽的推動,本校的通識教育已邁入一個人文素養與氣質總體營造的氛圍,建構出可提供學生在大學就學期間,有更多元的知識學習與高尚人格的養成環境。而在通識教育上的用心努力,也同時彰顯了本校在教育事業的開展上,已有不同以往的格局與前景。
Share:
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