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
2009.11.19
【本報訊】「兩岸政策論壇(中部地區)-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座談研討會,經過6場座談:ECFA對中部地區中小企業之影響(勞工界場)、ECFA對台灣企業租稅規劃與救濟機制之影響(產業界場)、ECFA對民眾生活、生產、經濟與政治之影響(民意代表場)、ECFA對台灣貿易與海外投資之影響(產業界場)、ECFA對台灣傳統產業與農業之影響(勞工界場)、ECFA對台灣經濟發展與金融業之影響(學術界場),蒐集中部6縣市產、工、學、民等各界人士的看法與建議後,11月11日下午2時擴大在本校啟垣廳舉辦「兩岸政策論壇-ECFA中部地區會議」,與談貴賓有本校高承恕副董事長、陸委會高長副主委、中強電子公司陳明德董事長等,綜合論壇中6場座談各界代表的討論與意見充分呈現,彙整形成中部地區對ECFA的策略意見與建議,以做為政府部門的重要參考依據。
對台灣而言,簽署ECFA具有急迫性,但其應有的內涵及其依循模式均尚未成形。基本上,ECFA的經濟合作項目可涵蓋商品貿易、服務貿易、投資保障、避免雙重課稅、商品檢疫檢驗等,兩岸協商可依難易輕重緩急,依序協商,具有急迫性的合作事項,可透過「早期收穫」(Early Harvest Programme, EHP)觀念納入先期協商實行項目。台灣政府的立場是依循「三不」及「三要」政策,「三不」是不矮化主權,不開放大陸勞工來台,不擴大開放農產品進口;「三要」是要凝聚共識,要循序漸進及要廣結善緣,ECFA是單純的兩岸經濟交流及合作事務,無涉「主權」及政治問題。然而,ECFA確切實體內涵及協商依循模式,仍有待廣徵國內各界意見,凝聚共識。
台灣社會對於簽署ECFA有不同的看法與疑問,由本校主辦的6場一系列「兩岸政策論壇(中部地區)-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ECFA)」座談研討會,已完成產業界、勞工界、民意代表、學術界等的意見領袖的建言蒐集,其中有相當多實質可行的建議,均在此次綜合論壇中充分交流討論。此外論壇中也提出更實質的建議與對政策的補強,期望能對台灣未來的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陸委會高長副主委出席ECFA中部地區會議。(攝影/謝欣錦)
Share:
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