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
2009.10.29
【GIS中心訊】為協助莫拉克風災後地質危機評估,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 於10月8日主動派遣瑞士環境運輸能源通訊部Dr.Hugo Raetzo及Dr.Daniel Bollinger兩位地質學家來臺,前往甲仙鄉小林村災區勘驗現場,並拜訪農委會水土保持局,針對「坡地災害監測及預警系統建置」議題進行技術交流。該會議由本校地理資訊系統研究中心方耀民研究助理教授、成功大學防災中心郭峰豪博士共同參與,方耀民老師並於會中簡報目前台灣土石流監測系統現狀,以交換意見。
瑞士專家表示,我國水土保持局所使用的「土石流防災應變及觀測系統」高科技整合技術,較瑞士更為先進。根據現場及航遙測資料研判小林村淹沒事件,顯示小林村整村淹沒非土石流所致,而是獻肚山山崩導致災害之主要原因。類似小林村之大規模岩體滑崩加上形成堰塞湖後,又潰埧造成洪水的複合型災害,為不可預測的災難,事前難以防範。
瑞士專家進一步指出,瑞士目前將坡地劃分成紅藍黃3個危險等級,紅色是禁止任何開發行為。此外,瑞士為了解決坡地的土砂災害及雪崩(avalanche)的問題,從各領域將不同專長的人員聚集結合成同一單位,從危險區劃設、警戒通報機制研擬、法令研修及公告、土地利用型態的改變、新工法研發,到環境生態的保育等,如此才能提高土石流防災效率,類似我國未來將成立環資部的概念。
本校方耀民老師表示,兩位專家此行除探勘災區,以瑞士的實際作法與我國現況做比較,並提出建言,對台灣當局防災應有助益。以目前台灣監測系統建置而言,技術是相當新穎,在坡地災害監測預警上,成果也相當豐碩,所以台灣目前技術是能接軌國際的,也希望多藉由國際交流機會,借鏡各國經驗,讓國內能多一分事前預防準備,以減少災害發生所造成損失。
Share:
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