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dex
  • 校園新聞
  • 逢甲發展生質能源示範系統 暗醱酵產氫技術 領先國際
deco

逢甲發展生質能源示範系統 暗醱酵產氫技術 領先國際

2008.06.19

deco

【工學院能資中心訊】生物產氫法具有可同時解決環境污染並獲取氫氣能源的特性,是一種完全符合環保概念、經濟效益與再生能源的綠色科技能源技術。生物產氫法可分為:光合作用、光醱酵及暗醱酵法等三種技術,而本校生物產氫團隊領先國際的是「暗醱酵產氫技術」。本技術是利用含高濃度碳水化合物(醣類)的有機質為料源,例如能源作物與廢水或廢棄物等。暗醱酵產氫之微生物通常以梭狀芽胞桿菌(Clostridium)菌屬為最常見,其最佳生長的環境是pH5.5-7.0與溫度35-40oC之間。一般而言,光合作用產氫之效率較差,且需要較大的反應槽面積,故不適用於地狹人稠的台灣;暗醱酵法技術具有代謝速率快,操作條件之要求較低、可分解污染物同時產生氫氣…等等優點,是生物產氫法中最具潛能之技術。

目前由經濟部能源局經費支持,本校工學院團隊執行的「厭氧生物氫能技術研究發展」計畫,已在校內構築一套全國領先的「生質能源示範系統」,正積極研發模場放大技術及建立相關操作技術。這些工作之執行,均具有未來實際應用商業化關鍵性的功能。暗醱酵產氫技術,需機械設備業、能源工程、環保工程與廢棄物資源回收等業者之配合,未來將可帶動相關產業之發展。另一方面,配合政府現有之政策,如提高再生能源比例、開發自產能源、廢棄物處理、農地再利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等,則可引導開創國內生質能源產業的蓬勃發展。有鑑於此,學校也撥1,100萬元與大量人力,將實驗室規模之暗醱酵產氫系統程序化整合,期能降低生物氫氣成本。藉由本校研發之領先國際的「暗醱酵產氫技術」,應能在即將到來的「氫經濟時代」(Hydrogen Economy),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