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
2008.06.14
現今的職場,越來越多的企業用人,看的不只有硬體-專業技能,還要看求職者所具備的軟體-工作心態、職業倫理,包括敬業精神、合作或團隊的精神、誠懇踏實、積極進取等。那些具有堅實硬體與良好軟體者,機會通常比較多;只有硬體而缺軟體者,機會往往少得多。
曾有某建築工地雇用三個工人,甲工人始終嫌東怨西,把工作當作苦差事,老闆交待什麼才做什麼,有時還會遲到早退;乙工人則按部就班,盡忠職守,努力以赴,也不時向上司請益並提出建言;丙工人不只兢兢業業,還主動加班,而且樂在其中,把手中的工作當作一項偉大藝術品在進行。同樣的工作,甲把工作當作一項「差業」,乙則把工作當作一份「事業」,丙進而把工作當「志業」。如果你是老闆,你會欣賞誰?會重用誰?誰比較有升遷機會?或者說,這三位中那位將來比較有成就?不需贅言,相信各位已有標準答案。進入職場後,你要學甲?還是學乙?抑或是丙?相信你心中一定也有把尺。
敬業本來就是本份,眾志才能成城,和氣也才能生財,古德說:「兩人一般心,有錢堪買金;一人一般心,無錢堪買針。」因此,企業要的是既要分工又能合作、群策群力的員工。如果你是踩在同仁的背上而前行,或者把同事踩下去而出頭,上司會信任你嗎?老闆也難免會對你起「那天你會把企業踩在腳下」的疑竇,講求和合與團隊的企業要這些「目中無人」「短視自利」的人嗎?力爭上游、出人頭地、企圖心固然是人之常情,但是競爭並非一定要「你死我亡」,成功也不是「除非摧毀別人、清除障礙,否則無法成功。」這都是負面的想法。達賴喇嘛表示說:「我不要落後別人,我要跑第一,或者至少像別人一樣。」「你要努力跑第一,我也要。」這才是健康、正向、務實、良性的競爭,如果輸了心中坦然,贏了也光明正大。不是嗎?
工作是生存的條件,因此我們要努力工作,但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份,不是人生的全部;當我們把工作視為「志業」時,工作在賺取一份物質收入外,工作還有人生意義,還有附加的精神價值。此外,人生還有親情、友情、健康等組裝軟體,它們也是生活寄託的一部份,我們要惜緣惜福,絕對不能忽視它們。生命的河流中,尚有真、善、美的精神與心靈軟體,它們都可以豐富我們的「生命」,增廣生命的「視野」,生命的長短、寬窄,存乎你的一心、你的一念。
Share:
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