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dex
  • 校園新聞
  • 羅仙法教授從逢甲大學退休金談起 以經濟觀念為指引 不落人性盲點中
deco

羅仙法教授從逢甲大學退休金談起 以經濟觀念為指引 不落人性盲點中

2008.04.17

deco

【經濟系訊】本校財務金融系羅仙法教授於3月29日逢甲經濟人協會理監事會議中,以「從逢甲大學退休金談起」發表專題演講,羅教授表示,「逢甲大學福利儲蓄基金」成立將屆7年,目前年平均報酬率約為百分之九,應該可以為將來自本校退休的教職員工創造一份穩定的退休收入。「逢甲大學福利儲蓄基金」的成立與茁壯,應該感謝高承恕副董事長的推動,以及所有福利儲蓄委員會委員的貢獻與經濟觀念的正確引導。
價格決定於供給與需求是經濟學的基本觀念。2002年,當全球資本市場仍然處於空頭市場時,福利儲蓄基金購買歐債基金,致令基金年報酬率超過市場上百分之九十五的共同基金,即得利於歐洲市場利率調漲不易與歐元的需求持續攀升等兩個經濟觀念的正確引導。
2003年之後,福利儲蓄委員會對中國的興起與原物料的供不應求有了一致性的認識,遂將中國與原物料基金設定為核心持股,因此在原物料價格攀升的過程中,經濟觀念的正確引導又為福利儲蓄基金創造了不錯的績效。福利儲蓄委員會過去數年來也認識到醫療產業的成長與水資源的缺乏可能是資本市場上下一個成長的趨勢。很遺憾的,市場目前尚未肯定福儲委員會的認知。
基金的投資績效也受制於金融產品與法令的限制。福利儲蓄委員會自2005年即認識到溫室效應造成的氣候變異與農作物可耕地的減少,將造成農糧價格高漲,很可能是資本市場上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標的。可惜的是,當時市場上找不到合於法令的金融商品。
貨幣政策的寬鬆與否、經濟的表現與資本市場的漲跌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退休基金的操作績效恆決定於經濟觀念的正確引導與對資本市場多空的判斷。很多學生認為經濟學是門偏重於理論的學問,與實務關係不大,沒什麼用!殊不知「無用之用,方為大用」!
其次,很多投資理財的行為,事實上是不理性也不離人性,故存在許多盲點。例如,過於自信;有利可圖時是風險趨避者,有虧損時是風險愛好者;有時也會落入框架的陷阱中,如同樣的10萬元,是賺到的或中獎得到的,常人會把它們歸入不同的心理帳戶,因此支用的心態就不一樣;買樂透時,有人是電腦選號還是自己選號,其實二者無異;有時也會放不下已付出的成本(沉沒成本),不肯認賠賣出,而落入越陷越深的泥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