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
2002.02.28
【本報訊】本校為養成學生宏觀的學習概念,成為e世紀全方位人才,特整合相關學系,規劃各類專業學程,學生可選擇做為主系之外的副修,以充實更多的學習內容。八十七學年起,陸續成立「製造自動化」、「營建經理」、「醫學工程系統」、「半導體製程」、「科技管理」、「生物科技」、「法律經濟」、「應用外語」、「電子商務」、「地理資訊應用」、「精算」、「電子商務碩士班」等學程,修畢學程所規定的科目與學分者,可獲發該學程證明書。實施以來,成效良好,廣受學生歡迎;本學年起又增設「供應鏈管理」、「製造工程與管理」、「民航飛行」、「計量財務」、「高分子與有機材料」,提供學生更多的選課機會。本報將分兩期簡介新設學程。
供應鏈管理學程
行政院經建會曾指出我國亟需厚植傳統產業之競爭優勢、發展科技導向及全球運籌與物流發展中心,因此,現階段除了需要積極推動整合國內研發機構、強化科技產業製造能力、建立快速通關區、改善貨運服務品質及效率外,尚需積極培育各種產業供應鏈設計與管理、貨運物流系統設計、配銷供應規劃、推動產業電子化、倉儲物流系統設計及相關資訊科技等人才。
「供應鏈管理」乃是結合工程、管理、運輸與資訊等方面知識,對於各種產業物流體系的研究、規劃、設計與執行等相關技術活動的整合性管理技術。現今不論是傳統產業或是高科技產業,無不將供應鏈管理視為在全球化高度競爭環境中提昇技術、經營、管理優勢的重要技術。因此,供應鏈管理相關課程已逐漸受到國內外各著名大學及企業之高度重視。然而,目前之供應鏈管理課程,大多針對研究所學生或企業之高階資訊、工程、管理人才而設計,甚少針對大學部學生設計。為滿足大學部學生對於供應鏈管理之需求,因而籌設本學程。
本學程乃結合工學院、商學院與建設學院之相關領域課程,提供學生第二專長之訓練,以提升就業的競爭優勢。本學程需修滿二十四學分,設有核心課程(九 學分),包括作業研究、物流管理、產業電子化等,提供學生之基礎性供應鏈管理技術。選修課程(十五 學分)設有工學院領域、商學院領域、建設學院領域,每一領域至少需修習三學分。
製造工程與管理學程
本校工學院下分「機械與電腦輔助工程」、「纖維與複合材料」、「航空工程」、「化學工程」、及「工業工程」等五個學系,歷年培育人才無數,在相關產業中高階技術與管理層次,均佔有相當地位。然而無論從任一產業之角度切入,其中所涉及之製造工程技術與管理觀念,都與工學院各系之專業知識息息相關。亦即無論是哪一系畢業之學生,在日後工作崗位上,均會接觸到其他專業領域,或需溝通與整合。
為使工學院學生在修習該系之專業知識外,能提早接觸製造工程在各領域之基礎觀念,並具有 e 世代之管理宏觀,期能提昇學生之本職學能,以迎接未來出社會之挑戰,增加其謀職就業能力,特整合工學院各系之課程,成立「製造工程與管理學程」,為工學院大學部學生之必修學程(自九十學年度入學新生開始實施)。
本學程規劃最低總學分數為廿四學分,含核心課程(六學分),包括製造工程導論、產業電子化導論;選修課程(十八學分)則有三大領域,包括設計領域、製造領域、管理領域,每一領域至少需修習三學分。
民航飛行學程
台灣屬海島地形,對外交通仰賴海運及空運。近年來政府實施天空開放政策,國內民航業務迅速擴增為十餘家,成為熱門且具發展潛力之民間事業。另外高速公路運輸已達飽和狀態,高速鐵路之興建緩不濟急,故促使國內交通改採飛行路線。隨著各航線之開發,航空運輸已儼然成為最便捷的交通動脈。由於台灣經濟的持續成長,與大陸的三通勢在必行,國際航空貨運能量將會急遽增加。為配合政府機師國籍化之政策,將逐年汰換外籍機師,將來兩岸通航後機師需求量勢必增加,故機師之人才培訓已成為刻不容緩之課題。本學程之課程規劃橫跨工學院、資電學院及漢翔公司,學程業務則由航空工程學系兼辦。
本學程修習最低總學分數為廿六學分,有三大核心課程,航空工程專業知識至少應修十二學分、飛行模擬及技術至少應修六學分、飛航規則及氣象至少應修八學分。前兩項之主要目的在結合理論與實務,使民航機師之養成不只停留於技術層次,並能輔以航太相關理論,以提昇機師之應變能力。其中「術科飛行」之課程將假本校姐妹校美國俄亥俄大學或澳洲皇家墨爾本科技大學之飛行學系修習,亦可前往菲律賓「飛亞國際航空飛行學校」修習。第三項課程之目的則在建立飛行機師所必備之法律觀念及氣象常識等。
Share:
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