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o

智慧型材料研究獨步全國─專訪黃錦煌教授

2001.06.21

deco

【楊美美老師專訪】時代遞嬗,人類日常生活用具,由石器、銅器、鐵器、合成材料演進至複合材料,再進入21世紀的多場耦合效應的智慧型材料時代。全世界研究多場耦合效應的學者不多,本校機械系教授兼實習工場主任黃錦煌博士,即是該領域的知名學者;目前本校也是國內唯一研究該領域並獨步全國的學校。
所謂「多場」是利用電、磁、熱、力的交互影響,產生單相材料所沒有的耦合效應,增強(或抑制)原單相材料的電場及磁場,使複合材料成為「高電-低磁-力共構系統」或「高磁-弱電-力共構系統」或「高磁-高電-力共構系統」,具有偵測、致動與訊號處理能力,被廣泛運用於光電、精密機械、微機電系統、微電子工程、次微米技術及生物工程等範疇。
黃教授研究多場耦合效應,已建立理論,但能否經由製程製造,轉移產業界量產,尚待嘗試。因此,黃教授結合本校機械系劉顯光、材料系何主亮及電子系施仁斌等三位老師,籌組成研究團隊,以壓電∕壓磁智慧型複合材料的製造、量測與分析為主軸,提出「多場耦合效應之智慧型材料的研發」計畫案,獲國科會提昇私大研發能量專案通過,每年研究經費3,138,000元。
教授為本校傑出校友,74年畢業於機械系,獲美國新墨西哥大學碩士、西北大學博士,青年才俊,學養精湛,富有盛名。他不但是美國科學基金會(N.S.F)所委託的計畫評審,並擔任著名期刊Physical Review B.、Physical Letters、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的審查工作。
黃教授的學術聲望,吸引了海內外學者的注意與嚮往。空軍官校劉紹文教授來校向黃教授取經,成為本校第一位博士後研究生;北京清華大學材料系的南策文教授,亦擬於今年暑假來台,成為黃教授的第二位博士後研究生。相信在黃教授與研究團隊的努力下,在三年的計畫時間內,配合三年中程校務發展,必能奠定智慧型材料的研發基礎,提升本校研究能量與特色。

黃錦煌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