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
2001.05.31
【楊美美老師專訪】合經系四甲劉育誌同學榮獲89學年度畢業班力學獎,該系師生咸認育誌的獲獎實至名歸,並衷心恭賀他順利畢業,邁向人生的新旅程。
白皙斯文、稚嫩的臉龐,透顯幾許的羞澀、靦腆,合經系師生同聲讚譽的育誌,有著令人同情的坎坷身世,但他不自怨自艾,也不氣餒,勇敢面對老天的試煉。儘管家庭壓力重重,身為長子的他,承擔了一切。在台灣富裕繁榮的社會,大多數的孩子在父母親百般呵護下,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地成長。但是,仍有像育誌這樣的孩子,活得如此辛苦,卻那麼有尊嚴,更在學業上出人頭地,實在令人敬佩。
育誌原本也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父親是藥劑師,卻在育誌十歲時,不幸因車禍喪生。全家生活頓失重心,母親無法承受遽變,精神日漸耗弱。家中雖有一姊及一弟,但育誌認為,他是家中的長子,姊姊是女孩,因此照顧母親及弟弟是他無從旁貸的責任。他不僅每日照顧母親的飲食起居及醫藥,還自高中開始半工半讀,直至今日未曾間斷。大一修習李桂秋老師的課程,他的認真讓李老師印象深刻,遂於大二延聘為研究計畫助理,再推薦給鍾憲瑞及陳香君老師。在上課、工讀及研究助理多重身份下,他的大學生活比起別人要忙碌數倍。在必須自籌生活費及學費的艱困之中,仍能奮勉向學,保持第一名的優異成績,實屬難得。
然而,更沈重的打擊竟然又降臨在這好孩子的身上。母親的病痛,本就讓身為人子的他無限哀憐,在大三時,母親承受不了精神痛苦,自殺身亡!這慘劇讓育誌愧疚自責,認為人生最錯誤的選擇就是選擇了大學,因而未能日夜隨侍母親,竟讓母親選擇了這條路!當時的心靈煎熬曾讓他痛不欲生,所幸,經由系上老師多方開導寬慰,尤其是于躍門主任的熱心捐輸協助,陪他度過這一段喪母難捱的日子,重新出發。
育誌在合經領域學有專精,畢業論文「社員對合作社之基本認知與營運情形之研究-以台中市中國童子軍文物消費合作社為例」頗受好評。他自大三暑假開始涉獵不動產,現已稍有成績。為了家計,計畫先服兵役後再謀職養家,照顧弟弟成人成家。我們對這麼一位認真善良又負責任的新好男人,獻上無限的祝福與敬意:愈挫愈勇,前程燦爛光明!
Share:
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