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
2001.03.29
本年度由建設學院李秉乾院長主持的「災害防治技術研發能量提昇計畫」順利獲得國科會通過,為本校建設學院未來的發展添一助力。大致而言,國科會計畫大略分成三類,一是追求卓越計畫;二是個別型或整合型研究計畫;三是提昇私大研發能量計畫。提昇私大研發能量計畫的位階在前二類計畫之下,其形成背景在於臺灣的私立學校所能得到的資源,遠落於公立學校之下,導致研發成果不如公立學校,為改善此種教育資源不均的現象,而有此提昇私大研發能量計畫的產生。是以國科會提昇私大研發能量計畫之成果不在解決問題,而在藉由此專案計畫的執行,能提高私立學校在某部分領域中研發能量的增加,以便未來爭取第一項及第二項計畫。
本校所提之「災害防治技術研發能量提昇計畫」,主持人為李秉乾院長,其下分別有四個共同主持人,在分工的原則下,以中部常見災害為範疇,將災害防治分為地震、地滑、土石流、洪災與一些都市災害等,共同主持人及其成員分別負責一個小主題,如廖為忠等人負責地震,許澤善等人負責地滑,連惠邦等人負責洪災與土石流,溫傑華等人負責交通及都市災害。如前所述,此一計畫不在於解決災害防治的技術性問題,而是透過此一計畫的執行,增加有關災害防治的研發能量,其成果將藉由未來的研究群在期刊論文、會議論文、國科會計畫、建教合作計畫、指導學生人數或教師參加會議等次數的增加來呈現。如同李院長所言:「對此計畫而言,問題的解決並不重要,能不能透過此計畫增加及整合有關此領域的研發能量才重要。」
李院長談及此計畫剛申請時的情況,「那時候剛要成立建設學院,故需有一主題來整合大家的方向,而災害防治是一個非常好的主題,能夠整合學院內的研究人才,並可用此計畫幫助資源重整的運作。建設學院的成立理念在於讓資源更合理化的分配,讓教學與研究經過整合更有系統性及競爭性,而此一計畫無疑的成為未來整合的一大動力。」未來建設學院將藉由此一計畫逐漸建立及整合學院內的各項資源,在災害防治方面有相當多人可以加入,如工程方面,土木、水利領域都有人才;在交通救災以及有關災害防治及災後重建政策方面的問題,都市計畫和法律方面的人才都可投入,另外學校還有地理資訊中心,都可納入整合,資源共享。談到這裡,李院長眼光一亮,語帶興奮的言道:「建設學院目前正在努力的整合研發團隊,未來有二個目標,第一是希望能與中部地區相關單位合作,由我們提供服務,並漸次建立系統性的計畫,擴大我們的研究領域及資源。第二,積極爭取建立區域性的防災中心。這都需要整合我們目前所擁有的資源,因此國科會此次計畫的通過,對我們而言是個重要的機會,這個計畫的執行如果順利,未來建設學院的前景將不可限量。」
自建設學院成立以來,在李院長的帶領下,積極的為學院打造其特色,在學生方面,規劃提供彈性學習,此包括課程規劃重整及大一不分流等方向,目前已有工作小組正積極規畫中。第二是教師的研究方面,透過研究群的建立,達到提昇研究能力的目的。最後達到建立各系有各系特色,而學院也有學院的風格的目標。災害防治是建設學院許多發展的重點之一,但是此次的計畫獲得通過卻是個重要的推動力量。對剛成立的建設學院而言,該計畫所提供的金額雖然只有區區數百萬,但關係到資源的重整以及未來學院的走向,它是一個成長契機,也是一個旅程的起點。(採訪/王志宇老師)
Share:
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