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
2001.03.22
戲出人文逢甲、散戲海報
【本報訊】「… …蛟龍雖非池中物,風雲四起…」隨著飾演金發伯的張勝雄渾厚低沉的唱腔,燈光漸漸暗下,全場觀眾彷若仍沉迷於最後一幕的氛圍裏,不少人輕輕擦拭著眼角的淚水。經過長達二十多分鐘的謝幕後,觀眾仍久久不肯散去。這是本校中文系籌備多時的「散戲」劇碼,3月14日在台中縣港區藝術中心精湛感人的演出,張新福主秘、朱炎院長、戴瑞坤教授、中文系師生多人都到場同賞,也感受到觀眾的熱情與好評。
「散戲」改編自本土作家洪醒夫的鄉土小說,整齣戲以歌仔戲班面臨社會急遽變遷,不得不忍痛解散為主軸,配合戲班演員掙扎困頓於時代衝擊及生計的困境,呈現對舊文化衰沒的失落與喟嘆。舞台上歌仔戲、歌舞團、舞台劇並陳爭輝,演員傾力詮釋,配樂適時的渲染情緒;舞台下觀眾時而忘情大笑、鼓掌,時而隨劇中人物的感傷悲哀而啜泣;這是一場極為成功的演出。
在台中縣港區藝術中心的力邀下,中文系劇團首度跨出校園公演,堪稱該系的大膽嘗試,從劇本的編寫、演員的篩選與排練、幕後燈光、音效和舞台的設計,無不雕琢再三,盡心求全。宋建華主任以及黃敬欽、李時銘、余美玲、鄭慧如、陳兆南、李寶玲諸位老師,不但在各方面提供悉心指導,更難得的是因為全戲全用閩南語對白,老師們還特別費心修訂台詞並矯正演員的發音,甚至商借貨真價實的古董傢俱充做舞台道具,力求逼真精緻。
在學校的資助以及近半年的辛苦排練之下,中文系師生的嘔心瀝血之作一鳴驚人,創下中部大專院校登上港區藝術中心的首例,打破了逢甲過去給外界只以工商科系著稱的印象,展現逢甲的人文形象,關懷鄉土,走入鄉土,融入社區的藝文活動。經由本次公演所凝聚的信心與鼓勵,證明今後逢甲將以更大的力量來關懷地方的藝文發展。
「散戲」並不是結束,中文系劇團將首度在逢甲文藝季亮相,再度擔綱演出「散戲」,以饗全校師生同仁。3月29日晚上的育樂館,歡迎同來領略人文的逢甲。
Share:
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