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逢甲大學

挹注人工智慧 整合校內資源 邁向智慧及淨零校園典範 - 專訪逢甲大學 周至宏榮譽副校長

deco

挹注人工智慧 整合校內資源 邁向智慧及淨零校園典範 - 專訪逢甲大學 周至宏榮譽副校長

2024.03.29

文/陳書芸.資料提供/周至宏.攝影/許惠娟(EMBA經管100)、逢甲大學
轉載自逢甲人月刊第377期
更多校友資訊,歡迎加入逢甲大學校友網FaceBook

 

周至宏榮譽副校長(以下簡稱周副校長)深耕台灣專科院校技職體系40年,在國內外的學術研究殊榮表現不勝枚舉,也是校務行政、產學實務經驗豐富的資深學者。逢甲大學2023年4月正式禮聘周至宏講座教授擔任榮譽副校長,為校園挹注AI應用與淨零碳排領域整合校內既有資源能力,建議成立「永續發展與社會責任」專責單位,協助打造低碳節能的永續價值鏈,積極落實ESG目標,實踐大學社會責任,成為智慧及淨零校園的典範。

逢甲大學周至宏榮譽副校長

逢甲大學周至宏榮譽副校長

學術界結緣逢甲大學

周副校長是道地的高雄人,總是笑臉迎人並帶著親切的南部口音。他分享對於逢甲大學的第一印象是大學時期跟著同學來台中玩,當時大家一起坐在學思園與文華路大門口留下深刻回憶的合照,沒想到有一天能在學術界與逢甲大學再次結緣。

2023年4月逢甲大學有幸正式禮聘周至宏講座教授擔任榮譽副校長,期待能將他過去推動校務行政、產學實務的經驗,挹注逢甲大學的智慧應用與淨零碳排領域、永續發展與社會責任之落實。

以AI應用專長及投身淨零永續領域的經驗,在逢甲大學分享教學與研究,以及學校經營上的獨到見解。

以AI應用專長及投身淨零永續領域的經驗,在逢甲大學分享教學與研究,以及學校經營上的獨到見解。

民國72年周副校長還在攻讀成大碩士時,申請到教育部的專科師資獎學金,並通過當時張文雄校長面試,成功分派至高雄工專,從此與台灣專科院校技職體系化下不解之緣。民國73年受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創校校長谷家恆先生之邀,在高雄工專張文雄校長的支持下,轉任至中山大學服務,參與機械系創系過程;幾年後張文雄校長再度聯絡周副校長,希望他加入雲林技術學院(現雲林科技大學)的創校、正式招生的籌備工作。

教育史里程碑 參與大學的合併

周副校長後來受邀返回高雄參與了高雄第一科大的行政工作、並規劃成立工程科技研究所博士班與電機資訊學院等的工作。民國98年代理校長職位,在學校面臨各種財務、校務、辦學、行政多方面的挑戰之下,協助完成教育部科技大學評鑑任務,對當時尚是新生兒的高雄第一科大來說,是個重要的里程碑與肯定。

因曾陸續參與高雄第一科大、高雄應用科大、高雄海洋科大等校相關校務,民國95年教育部主導希望三間學校有機會整併,周副校長始終也抱持肯定態度,因整體經濟情況與政策環境與以往不同,若合併計畫可以成功,將可獲得來自教育部更多且豐富的補助與資源,但當時面臨著三校不同的認知差異,致三校合併不成。十年過後周副校長再次擔任高應大副校長時,碰上高第一科大與高海科大準備合併為「高雄科技大學」,於是他經由行政院南部辦公室主任聯絡行政院希望暫緩此事,讓高雄應用科大有半年時間討論及決定是否再參加合併,同時周副校長向教育部技職司楊玉惠司長提出希望再次推動三校合併議題,楊司長聽聞也給予大力的贊同。

獲教育部支持後,周副校長順水推舟的請時任的校友總會長鄭鴻君先生以校友會名義發函給教育部,再透由教育部轉發該函文給校方,表達校友們對於三校合併的期望,讓高雄應用科大再次啟動討論三校合併事宜。106年5月下旬完成高應大之公聽會及校務會議等程序,三校於107年2月1日正式合併為「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資深技職體系經驗 邁向AI產業普及教育

有科技大學的籌辦、新系所的規劃與增設、科技大學體制的合併等資深技職體系大專院校校務經驗的周副校長,在2013年至2015年期間擔任國科會工程處自動化學門召集人、2018年至2023年期間擔任國科會工程處產學合作推動規劃—機電能源領域召集人;如今仍積極在政府部會、大學體系、法人機構與產業界中,參與了政策的規劃與推動、產業技術的升級發展、人才培育的規劃與執行等事務。

周副校長在學術成就上獲獎無數,包括國科會傑出研究獎、東元獎、中山學術著作獎、科技部未來科技獎、中國工程師學會工程教授獎、中華民國自動控制學會終身成就獎、中華民國自動化科技學會工程獎章等重要獎項;同時也獲選為中華民國CSME/CACS/CIAE/TFSA Fellow,以及美國IEEE Fellow、英國IET Fellow、亞太AAIA Fellow等國際重要學會會士之多項榮譽。特別一提的是,2014年IEEE的「計算智慧學會」(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Society, CIS)曾蒐集了周副校長研究團隊的資料,了解他們在不同產業的貢獻,並成為IEEE CIS專欄全球第一件也是唯一被報導之產業成功故事。

自動化科技學會工程獎章。

自動化科技學會工程獎章。

自動控制工程終身成就獎。

自動控制工程終身成就獎。

隨著人工智慧衍生工具如雨後春筍興起,2022年ChatGPT的驚喜問世,改變了網路資訊蒐集的歷史,充滿了話題性的AI應用走進了一般大眾的視野,在校園中也引發了大量融入教學的討論。2020年逢甲大學早已成立創能學院,集結校內師資,提供全校提升AI數位即戰力的相關課程。三年來所累積的教材與資源,在周副校長的帶領下,與團隊精選教材內容節結成冊,完成了《AI人工智慧素養與基本導論》,並以開源方式提供各界免費下載;深入淺出的內容對高中108課綱架構加深加廣的多元課程有莫大助益,不論理組、文組的高中師生皆能共同學習AI人工智慧不同面向的應用與衍生。

即便忙碌 仍盡心父親角色、陪伴家庭

周副校長分享自身家庭生活,總不缺席跟太太與孩子的家庭時刻,每天雖忙碌工作、四處奔波,但堅持每天回家親力親為陪伴孩子在中小學時的課業、親子活動。「我兩個孩子都三十幾歲了,有自己的孩子了,但他們有時還會躺在床上跟我們夫妻一起聊天。」深耕技職教育多年的他,回到家中是個父親,陪伴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周副校長在智慧工程與淨零永續執行面向與特色建立的規劃與建議

  1. 設置「社會責任與永續發展處」:針對逢甲大學在智慧化應用及淨零永續的執行面向,建立了「逢甲大學智慧化應用及淨零永續等領域之教師成長社群(Teacher Community of AI Applications and Net-Zero Sustainability)」。建議將「大學社會責任中心」更名為「社會責任與永續發展處」,其下設兩個中心:大學社會責任中心、淨零智慧永續中心。
  2. 通識教育中心課程:根據112學年度以「全球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人文藝術與社會經典教育」、「世界格局與歷史地理視野」、「科技知識原理與趨勢浪潮」等四大理念深化通識教育必選修課程,建議依各學院性質開設人工智慧應用及淨零永續的必修通識課程,並指導學生參加相關競賽。設立「淨零智慧永續」研究所的學位學程、「ESG永續經營」在職進修研究所的學位學程。
  3. 落實產業鏈結:協助業界進型盤查輔導、進行驗證、人才培育、節能減耗技術研發等,以及協助業界執行ESG與碳資產管理。
  4. 高中高職端的人才紮根:結合108課綱,讓AI與智慧工程向下扎根。舉辦高中高職的AI與智慧工程、商管、社科研習營等。與高中、高職端規劃與開授程式設計、人工智慧等課程,編撰適合教材。結合教學實踐等計畫編撰大學部人工智慧通識/應用等課程教材,及延伸至國中小的人工智慧知識教材。
  5. 淨零排放的產學合作:配合台灣淨零排放的關鍵戰略,建議逢甲大學以「智慧化資源循環之生質能技術研發」為發展重點,並且聚焦發展:(1)產業界使用再生料時之產品規格與品質等的穩健優化技術研發。(2)產業界在生產與服務等之節能減碳技術的研發。(3)綠色金融科技的產學合作與人才培育。(4)因應電動汽機車發展趨勢之電動汽機車人才的培育。

整體來說,周副校長的角色是協助逢甲大學聚焦校園的智慧工程與淨零永續執行面向與特色建立,從校園既有資源整合、發展,延伸至產學、高中職端,扎根教育、延伸產學到延攬師資。期盼培育學生智慧技術應用及碳中和領域的能力,引領學生進入時代發展的趨勢潮流,同時應用研發及業界服務,建立與累積各自之足量且亮麗的技術能力與研究成果,建構智慧及淨零校園,樹立逢甲大學智慧及淨零之形象,進而帶動周邊商圈逐步產學合作,建立智慧及淨零大學城,實踐大學社會責任,且慢慢可做為大學所座落之城市成為智慧及淨零城市的典範。

擔任產研界顧問指導技術研發。

擔任產研界顧問指導技術研發。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