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逢甲大學

讓行銷變成商業的魔法 成為全方位專業行銷人 - 逢甲大學行銷系主任  王婉禎博士

deco

讓行銷變成商業的魔法 成為全方位專業行銷人 - 逢甲大學行銷系主任  王婉禎博士

2024.10.01

文/陳書芸.攝影/劉郁佐(行銷所)、行銷系提供
轉載自逢甲人月刊第384期
更多校友資訊,歡迎加入逢甲大學校友網FaceBook

 

你是否曾經好奇,為什麼某些品牌的廣告總能讓你印象深刻,甚至立刻行動購買?這背後的秘密,就藏在行銷系的知識中。在這裡,你將學會如何運用創意與數據,精確抓住消費者的心理,並設計出創新又令人為之一亮的行銷策略。想知道如何成為改變市場規則的推手?行銷系將帶你深入探究,並賦予你改變遊戲的能力。

行銷就像魔法  打造吸引人心的品牌

有人說行銷就像是魔法,懂行銷的人就是魔法師,是能將創意與商業智慧結合的學科,有機會打造出吸引人心的品牌,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但如何從中了解行銷的原理,應用理論於靈活多變的市場中,尤其數位時代可使用的行銷工具千百萬種,確實需要經過一番的實作與訓練,幾次的成功或失敗,才更了解產業、市場的趨勢與取向。

逢甲大學行銷系於2009年由簡士超博士創立,秉持著德國包浩斯學派「做中學」的理念,規劃大學與研究所課程至今。逢甲大學行銷系主任王婉禎博士談到,從大一到大四就不斷透過全方位跨文化專業知識理論與實務結合、企業實作等方式,激發學生的美力、創造力、組織力、溝通力及行動力為精神,使學生成為專業且有即戰力的行銷人。

「我們的學生在畢業時已具備即戰力,能夠迅速適應職場環境。當他們回來分享,在大學時參與產學合作雖然辛苦,但這些實作經驗在進入企業工作後有極大的幫助。」王主任提到,每當聽見學生的學習回饋都會感到欣慰。每年學生課業繁重的同時,系上的教學與行政工作量也不惶多讓,因此非常感謝系上教學與行政團隊長期為學生的辛勤付出,以及願意與逢甲大學行銷系產學合作、給予學生練習機會的廠商。每一個有即戰力的學生,有學生自己的努力,也有背後許多教學資源的挹注。

秉持「做中學」  啟發創意與美感

逢甲大學行銷系課程設計採德國包浩斯學派的學習準則—「做中學與反覆嘗試」。大一集中於美感運用於產品創意,激發與感動學生有關美的產品,以及所代表的行銷與企業競爭力。所學理論包括美學與產品創意、產品設計與定價策略、行銷管理、行銷意象工程、跨文化行銷、影像與視覺相關課程。透過大一行銷企劃實戰,學生學習做出一份小型企劃案。

大二開始將所學理論運用至市場,以創意激發廣告內容設計。從暑假媒合業者、接洽,以定位分析和文案撰寫進行整個動態影像規劃,拍攝出符合業者主題及目標客群的宣傳影片、廣告或微電影。大二上學期期末舉辦一年一度的影展頒獎典禮,更可以說是行銷系學生的「20歲成年禮」。過程中學習廣告與溝通行銷、創意學、動態影像美學,品牌與行銷文案設計。

大二品牌與時尚學,時尚雜誌拍攝實作。

大二品牌與時尚學,時尚雜誌拍攝實作。

大型實作專案  落實品牌關係經營

大三著重於數位與網路行銷實作,大四透過畢業專題是展現過去所學最終的實戰機會,以必修「品牌關係經營實務專題」驗收行銷人過去三年所學,應用於實際行銷問題之解決提案,企劃完成的一部畢業作品。

三年級數位專題競賽,進行大鵬灣參訪。

三年級數位專題競賽,進行大鵬灣參訪。

每年5月起畢業生自行籌組團隊、尋求企業合作、找專任老師洽談指導。例如2020年第九屆成果展總召組在王郁彬老師指導與學生顏呈宇總召、黃文杰副召帶領之下,共同籌劃「幾何進行式」作為本屆畢業展的主視覺設計。2022年第11屆畢業專題以?行行出狀元?為主題,「行(ㄏㄤˊ)」與行銷的「行(ㄒㄧㄥˊ)」為破音字,表示行銷系在不同領域的行業都有發展空間,畢業專題業者從餐飲業到民俗信仰領域,可見台灣的各行各業的重要性且融入進生活要素。

另外,大三、大四也可以選擇出國交換或企業實習,透過職場訓練或國際視野,打開學生的創意靈感,更了解不同文化底蘊,進而思考行銷的多元性與可能性。

將現有資源或專長  結合行銷專業發展多元出路

王主任也分享行銷系的職涯發展相當多元。許多校友在職場上晉升為行銷企劃、副理、經理,甚至品牌經理;也有學生在大二、大三時就開始創業,從事藝術設計或攝影等領域。例如,學生自大二起學習微電影拍攝,並成功成立攝影公司,拍攝過金馬獎前導影片等專業作品。有學生畢業後創立紅酒品牌,成為獨立企業家;也有學生選擇在家族企業中發揮行銷專長,為家業做經營規劃。這些多元的發展方向,充分展示行銷系學生在各領域的實力與潛力。

2020年行銷系學生自己製作「台灣四十年金曲串燒」上傳至Youtube,獲熱烈回響,點閱次數破百萬。當時因為疫情期間無法舉辦多人群聚的活動,因此學生靈機一動,轉換另一種抒發方式,邀請系上會唱歌、懂影像拍攝、玩音樂的各路人馬,一同完成這個作品。而後滾石唱片適逢成立40年,特別邀請這群行銷系學生重新演繹金曲串燒,將那些歲月的共同回憶時光,重現螢光幕前。

從市場、數位工具應用  展開創新商業模式

逢甲大學全球行銷研究所成立於五年前,秉持包浩斯學派的「做中學」精神,強調「三實」和「四能」的培養。「三實」指的是實務、實作與實習,而「四能」則涵蓋全球行銷、品牌美學、智能數據與感性內容。研究所的課程設計注重實務操作,不走傳統的學術路線,因此學生通常能在一年內修完學分,第二年則可選擇撰寫論文或參與國際交換計畫。

「進入研究所後發現行銷遠比想像中複雜。除了紮實的行銷知識,課程還涵蓋大量的數據分析、商業模式的理解,以及系統整合的應用,尤其是在行銷科技(MarTech)和AI技術的快速發展下,這些技能的使用方式、如何有效應用?更為重要。」逢甲大學全球行銷系研究所劉郁佐學長分享,從事美髮行業的他,經常與美髮媒體合作提供影像素材,因此特別需要學習行銷相關能力。在他以往專業科系的行銷課程中,學習內容有限,因此選擇進一步深造。進入逢甲大學全球行銷所後,他體會到行銷的內涵遠超過傳統認知,大幅拓展他對行銷的理解和應用範疇,並結合到自己的工作領域中。

培養眼光獨到、團隊合作成為全方位專業行銷人

行銷不是單打獨鬥,更重要的是團隊力量,因此課程規劃相當重視學生在團隊合作和職場溝通方面的培養。「我們希望學生能夠適應不同的人際關係,因為將來進入職場後,必須與各種不同背景的人合作。」王主任分享,從大二大三開始,學生會被分配到不同的組別,並習慣與不同的組員合作,也讓那些擔任組長的學生學到如何領導和協調。

學生與企業合作的經驗對學生的成長極為重要,有些學生因為面對現實的挑戰而感到挫折,但這些經歷反而成為他們寶貴的養分。「學生回憶起這些經驗時,雖然過程艱辛,但大多數都表示感激,因為這些實作讓他們更快適應職場環境,並學會如何在實際工作中與同事進行有效溝通。」無論學習在多的數位行銷工具,或大數據分析與應用的能力,見面三分情,了解文化、人際互動相處是科技無法完全取代的。

「只要你喜歡與人接觸、熱愛藝術、富有創意,行銷系都非常歡迎你!」行銷是一個極具彈性的領域,能夠與各種專業進行跨領域合作,因此無論學生的專業背景如何,只要對行銷感興趣,都可以在這裡找到自己的位置。「即使一開始沒有發現自己的天份,來到行銷系後也可能會慢慢挖掘出來。」她補充道,許多學生在四年的學習中經歷了巨大的轉變,逐步發現並發揮了自己的潛力。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