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逢甲大學

專訪逢甲大學校長 王葳博士 感恩 傳承 創新 攜手逢甲藍圖邁向新里程

deco

專訪逢甲大學校長 王葳博士 感恩 傳承 創新 攜手逢甲藍圖邁向新里程

2022.11.07

文/陳書芸.攝影/許惠娟(經管100)、逢甲大學

轉載自逢甲人月刊第361期

更多校友資訊,歡迎加入逢甲大學校友網FaceBook

 

逢甲大學111年8月1日,由高承恕董事長代表董事會,頒發第13任校長聘書予王葳校長。民國76年畢業於逢甲大學經濟研究所的王校長,再於中興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專攻個體經濟理論與數理經濟。在逢甲大學求學、完成學位到任教的時間,已長達36年,身為校友,王校長表示自己抱持滿懷感恩的心於今年8月接任校長一職,任重道遠肩負逢甲大學的傳承使命。在歷年來培育無數優秀人才、傑出校友的基礎上,期盼透過創新教育模式,成為台灣高等教育的新典範,開創下一個60年的價值與藍圖。

逢甲大學校長王葳博士

逢甲大學校長王葳博士

面對社會結構浪潮 逢甲招生亮眼成績獲青睞

約18年前開始,歷經國內社會結構與產業結構的變遷,如今產業與教育皆面臨人才短缺的威脅,而近年來這個海嘯浪潮近在咫尺,因此引發更多的討論度與關注,「少子化」是不可迴避的趨勢。根據統計預估,以一年平均減少6000名學生的速度,民國117年大專院校入學人數將達到最低,高等教育在這樣的環境下要保持屹立不搖,才有可能持續再求變與創新。

2020年逢甲大學就學穩定率名列私立一般大學之首,2021學年在「新生註冊率」排名中為綜合私校全國第一。2022學年回報教育部數據將於於10月中後公布,初步統計預估實際報到率為96%以上,在綜合私立大學中仍屬領先成績。

情勢顯然嚴峻,尤其私立學校在高教體系中經營難度更高,然而逢甲大學始終如一在教育的路上走出一條獨特的道路。雖沒有宗教團體、財團、醫院的支持下,卻擁有近23萬龐大的校友力量,是相當重要且珍貴的資源。相信在董事會、師資團隊共同的努力下,能在高教體系中創造一股新興力量與清流。今年王校長在與大一新生、家長的交流中得知,逢甲大學受到許多高中生的肯定與青睞的優良回饋,不僅教學創新、辦學有成,在硬體設施轉換、同儕、國際教育資源豐富等眾多因素下,吸引學子選擇逢甲大學就讀。

今年的新生成長營於9月5日至7日盛大舉行,以「勇敢探索,築夢在我」為主題,在學長姊的帶領下,透過大一新鮮人專題的方式,結合定錨課程、「創能學院」場域及i工具,以真實議題與動手實作的內容,讓新生體驗不同於高中的上課方式,更凝聚新生之間的情感與交流。

新生成長營於9月5日至7日盛大舉行,以「勇敢探索,築夢在我」為主題。

導入創新課程架構 通識教育塑造學生人格涵養

逢甲大學在歷任校長與李秉乾前校長的帶領下,打下良好深厚基礎才能根深葉茂。經過教學卓越計畫、中程校務發展計畫以及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等的洗禮,導入創新教學模式,包括CDIO、問題導向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為整體教育結構帶來革新與效益,受各界肯定。目前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第一期程(2018-2022年)即將結束,明年將展開第二期程。

CDIO是一套完整的解決學用落差、人才培育架構與模式。2017年逢甲大學加入CDIO國際組織,致力推動校內Design Thinking + CDIO專題式課程設計與規劃,定錨專題、深碗專題與跨學期畢業專題的課程結構下,引領學生思考、設計、實施、運作,在知識的吸收與專業實作之間兼容,更是透過實作實學的發展,與產業更緊密鏈結。未來著重於CDIO課程架構更深化至每個學系與師生,透過課程群組、實作、專題化,帶領學生面對產業與社會的真實議題。

逢甲大學導入創新教學模式,包括CDIO、問題導向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為整體教育結構帶來革新與效益,受各界肯定。

逢甲大學導入創新教學模式,包括CDIO、問題導向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為整體教育結構帶來革新與效益,受各界肯定。

多元的通識教育一直是逢甲大學的課程亮點之一,更是國內大學通識教育的典範。而逢甲大學通識教育使命在於「營造優質的學習環境,並藉由提供豐富的通識教育、紮實的專業課程、及全程的輔導關懷,培養畢業生成為兼具人文素養與專業知識之現代民主社會公民」,包括激發創意思考、提升素質、自主學習能力等,補足學生專業科系以外的知識領域,是培養學生人格涵養的重要基礎。通識教育的四大主軸首先為人文,學習文化經典與歷史,醞釀高等教育人才人格;其次為環境永續議題,強化學生對社會的洞察力,並實踐社會行動;第三為國際觀,在國際情勢詭譎多變之下,許多地緣政治影響了產業發展,培養學生對國際與經濟的敏銳觀察、分析,能增加自身對產業的了解與邏輯思考。最後是前瞻產業,學生有必要了解未來五年、十年,甚至更長遠的產業發展,包括5G、AI技術等。

通識課程「音樂舞台生命劇場」。

通識課程「音樂舞台生命劇場」。

豐富國際教育資源 產學合作培養即戰力

積極與國際友校合作,提供多元交流管道,鼓勵學生參與國際交流活動。逢甲大學與超過300所海外大學建立學術交流關係,包括姊妹校學期交換、簽訂雙聯學制等。國際科技與管理學院與許多國際知名大學合作設立2+2國際專班,是台灣首例獲教育部核准招生,合作學校包括澳洲的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昆士蘭大學,美國的加州聖荷西州立大學、普渡大學、加州舊金山州立大學等,鼓勵台灣學生出國留學並取得雙學士學位。逢甲大學國際生來自東南亞、東北亞居多,而許多校友單位共同支持主辦的國際生華語說、唱比賽,每年國際生積極參加並得到熱烈回響,也讓更多國際生勇敢站上專屬於自己的舞台。產學鏈結是產業培養人才的關鍵,逢甲大學平均每年超過1600位學生參與企業實習,除了前瞻產業的引入之外,學生的實務操作經驗能更貼近產業需求。例如:逢甲大學與旺宏電子合作「3+2學碩雙學位暨研替役/預聘」,透過前3年的大學基礎訓練以及後2年的碩士專業養成,完成培育半導體先進工廠之製程與設備工程師的目標;其計畫特色為5年取得學碩士雙學位、優渥的服務獎助學金、提前進入業界累積工作年資、學習半導體先進工廠製程和設備之專業知識。

逢甲大學與超過300所海外大學建立學術交流關係,包括姊妹校學期交換、簽訂雙聯學制等。

逢甲大學與超過300所海外大學建立學術交流關係,包括姊妹校學期交換、簽訂雙聯學制等。

USRx CSR企業、大學攜手合作回應社會需求

學校在推展教育的過程中,除了回應產業需求,也應回應社會需求。全球永續議題置入大學中,逢甲大學成立大學社會責任中心,專責校內計畫推動與落實,以及面對產業與社會的窗口。因此,與三個學院連結,包括創能學院(i.School)以提供i工具為主,跨領域設計學院(d.School)從基礎設計到產業設計強調產學鏈結與應用,社會創新學院(s.School)攜手社會、社區發展地方創生。採取大學社會責任(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USR)加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的發展面向,透過大學教育的推動,達到與企業共同攜手培育未來永續發展人才。

全球目前已有128個國家為了降低碳排放量、解決溫室效應、極端氣候等問題,宣示將達成「2050淨零排放」目標。而逢甲大學在董事會的支持下,提倡於2041年,也就是建校80年時,能達到校園淨零碳排的目標。由大學社會責任中心規畫目標路徑,包括校內能源使用數據蒐集、節水節電推動,利用SDGs數位儀錶板可以即時掌握校內能源使用狀況。此外,也在校園內安裝節能節電設備,包括太陽能板建置、植樹,設置生物氫能研發團隊,針對校內生物氫能研發團隊以生物廢物為原料,在台灣南投縣新合興牧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二階段厭氧生物氫烷氣發電站,解決了食品供應和廢物處理的難題,成功的把「黃金變成綠金」的技術涵養。

為達到2041年校園淨零碳排的目標,結合校友們的力量,於2022年4月成立「逢甲大學產學研碳中和聯盟」,合作對象包括臺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臺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工業技術研究院及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增進資源連結運用,協助機械、工具機及相關產業推動節能減碳,提供企業碳中和盤查服務與實現碳中和目標。

創能學院(i.School)以提供i工具為主,跨領域設計學院(d.School)從基礎設計到產業設計強調產學鏈結與應用,社會創新學院(s.School)攜手社會、社區發展地方創生。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