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逢甲大學

走在科技的尖端 轉型培育紡織產業鏈研發人才—專訪逢甲大學纖維與複合材料學系主任 陳協志博士

deco

走在科技的尖端 轉型培育紡織產業鏈研發人才—專訪逢甲大學纖維與複合材料學系主任 陳協志博士

2022.07.04

文.攝影/陳書芸、纖複系提供

轉載自逢甲人月刊第357期

更多校友資訊,歡迎加入逢甲大學校友網FaceBook

傳統紡織業曾是撐起台灣經濟的主要輕工業,而如今我們可以看到台灣布料技術運用在各界領域,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熱。2018年世界盃足球賽中,32強隊伍激戰水深火熱,其中有半數球隊的球衣是使用台灣技術、用寶特瓶回收再製的環保布料。英國在台辦事處透過社群媒體表示,環保球衣的細緻可以減少運動對身體的摩擦,更展現台灣群雄傲人的紡織科技實力。

帶動台灣經濟輕工業—紡織產業

逢甲大學纖維與複合材料學系的前身是紡織工程學系,創立於民國53年。由於當時台灣正處於國民政府遷台後實施的經濟計劃,積極發展製造業與工業經濟,其中,紡織業便是輕工業的主力,為台灣賺進不少外匯,產能幾乎是光復時期的20餘倍。在紡織業蓬勃發展的同時,業界需要大量紡織人才,勞動市場逐漸出現缺口,因此迫切轉向學界協助培育人才。民國52年的逢甲工商學院校長張希哲先生,辦學魄力十足,高瞻遠矚,工學院擬增二系,商學院亦擬增二系,重點在儘量不與他校競爭而學生就業無顧慮之學系。經聽取專家意見工學院決定響應當前市場發展,增設紡織系及機械系,53年請准設系招生,成為了全台第一所設有紡織系之大學。

走在科技的尖端 轉型培育紡織產業鏈研發人才—訪逢甲大學纖維與複合材料學系主任 陳協志博士

纖維複合材料系課程。

逢甲大學紡織系爸爸—林宗華先生

創系初期,敦聘民興紡織公司廠長林宗華先生擔任紡織系主任與教授,規劃課程設計、師資遴聘計畫、研究設備之擬定等。因他是留日群馬大學紡織系及日本東京工業紡織研究院碩士出身,學成歸國不久,理論與實務經驗俱豐,擬妥設系計畫即報教育部獲准設系,於民國53年暑假正式創立並即招收大學部四年制新生一班,被譽為「逢甲大學紡織系爸爸」,造就台灣現今不少業界精英,桃李滿天下受人景仰。民國61年成立紡織工程研究所碩士班,68年成立紡織工程研究所博士班為逢甲大學研究所首有博士班之研究所;後陸續將學士班、碩士班、碩士在職專班、博士班更名為「纖維與複合材料學系」;108年工學院與理學院正式整合為「工程與科學學院」,並將纖複系納入。

用科技走向世界 培育產業鏈上游、研發人才

纖複系的學習範疇與生活密不可分,在台灣的纖維、紡織與複合材料教育上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擁有完整的紡織教育體系,是全台唯一整合纖維與複合材料領域建置學士班、碩士班,以及博士班之最高學府,以培育產業鏈上游科技研發人才為目標。大部分的學生會好奇,一般的材料系與纖複系有什麼區別?現實的紡織除了學習基本的布料、紡織、成衣,纖維與複合材料是當前軟質材料的科技尖端,也是台灣在國際上舉足輕重的實力。原料與材料的分析、運用,雖然不會在生活中直接看見,卻是與生活息息相關,如:發熱衣、涼感衣、防彈衣等特殊衣服纖維;醫療用的功能性膚料、金屬纖維人工骨材等生醫材料;碳纖維、太陽能板材料、光電薄膜等先進材料都是纖複系的研究領域範圍,隨著科技的進步,多種複合材料的發明,廣泛應用於航太、軍用、汽機車、能源等工業。因此,陳主任鼓勵高中生,若是對高分子材料、化學相關科目有興趣,不妨多來認識纖維與複合材料領域。

走在科技的尖端 轉型培育紡織產業鏈研發人才—訪逢甲大學纖維與複合材料學系主任 陳協志博士

纖維複合材料系課程。

學界與產業緊密鏈結 系友引進資源協助就業

目前課程涵蓋纖維材料與複合材料兩大基礎領域,以及奈米材料、高分子材料、能源與生醫、染色整理四大工業應用領域,並搭配CDIO創新教學模式進行課程規劃。大一、大二以著重基礎教育為主,並依照個人興趣、專長選擇研究方向與實驗室;大三與同學團隊合作,在指導老師的協助下實際操作實驗與驗證;大四透過專題發表競賽展現研究成果。為培養學生國際視野、深化專業學習,纖複系與日本信州大學纖維學部、香港理工大學紡織及服裝學系、大陸天津工業大學紡織學院等皆有國際交流與合作計畫;產學合作方面,與海外企業有旭榮集團、中良工業、新麗企業等,簽訂海外實習合約。逢甲大學數十年來培育不少產業界的佼佼者,包括:馬國第一針織工業公司董事長陳清華、馬國俐馬(股)公司董事長馬文清、時任立法院副院長曾永權、現任財團法人紡織綜合研究所所長李貴琪、時任深圳晟陳玩具總裁莊世良等,還有本期專訪的周榮昌學長。系友會也積極提供產業資源,強化學、業界的交流,以及學生就業接軌,縮短學用落差。學生就業產業有製程、整合、品保、電子、半導體、生技、食品等,進入研發單位擔任研究員、研發,公職、國營事業,或是進入教育單位任教。目前部份畢業學生也進入大企業就業,包括台積電、美光、台塑、聚陽、群創光電、遠東等,以及財團法人紡織研究所、相關研發中心等。

走在科技的尖端 轉型培育紡織產業鏈研發人才—訪逢甲大學纖維與複合材料學系主任 陳協志博士

帶領學生參觀大象工業。

走在科技的尖端 轉型培育紡織產業鏈研發人才—訪逢甲大學纖維與複合材料學系主任 陳協志博士

帶領學生參觀閔豐公司。

2022科技領航、紡織起飛 產學研聯合成果發表會

逢甲大學為建立產學研間緊密鏈結,特與中華逢甲大學纖維與複合材料協會及財團法人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於111年4月21日至22日舉辦「2022科技領航、紡織起飛產學研聯合成果發表會」。產業的發展是奠基在科技研發,所以特別需要積極進行創新人才培育、研發投入與創新系統之建立,因此期望透過此活動,擴大產學研共同投入科技創新研究發展,以帶動產業創新價值,提升產業競爭力。研討會以「高階紡織」、「環保永續」與「數位創新」等三大領域為主,並邀請產、學、研各界代表機構專家,針對每項議題進行專題演講,分享台灣產業發展方向;其中「高階紡織」除聚焦於保健紡織新紀元與紡織創新應用,還包括X光散射技術應用於高分子科學之發展趨勢、二氧化矽奈米結構抗反射膜以及調控高分子奈米混成孔洞材料做為緩釋載體於永續農業領域之應用等學術研究主題;「數位創新」則將在於紡織染整與成衣等製程數位系統開發以及供應鏈面對元宇宙時代的策略;「環保永續」包括環保材料、環保新製程與回收循環等主題。 此外,會場外同步展示國內紡織相關業者所研發各項先進紡織技術與產品,28家廠商、3家法人及逢甲大學工科院3個學系以及成果展示多元化紡織品,包括:可重複使用高科技布口罩(宏遠)、高品質石墨烯原料(德春)、Stone Cold-Stone Cold EX(昊紡)、奈米化紗線(崇銘)、輕量化全功能登山智慧服飾(福懋)、專業動態偵測新式智慧衣(愛克)、紡織綜合研究所的肩夾擠症候群復健輔助智慧服飾系統(紡織所)、費米子負電位發熱墊(逢甲大學)。一系列環保紡織品展示,包括:寶特瓶回收再生原液染色聚酯紡織品(祖揚)、農業回收菱殼與海洋回收蚵殼所製作纖維(尚湧)等複合原料與產品短纖以及同時亦展示不織布應用產品,如:空氣、水及油等過濾材、醫療衛材及透明與茶香口罩等。再者,數位化為紡織業未來發展重點,會中將展出紡織所開發「跨製程智慧戰情網」,可線上即時精準辨識讓各種的瑕疵以及山海元宇宙,應用光致變色膜發熱紗線,並結合祝融火焰圖騰設計,展現出低調奢華酷帥時尚感及保暖功能之祝融科技衣。台灣紡織產業已從傳統產業轉型至高科技產業,在全球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這次透過產學研聯合成果發表會,以將學研的創新能量與產業的需求進行鏈結,促使我國成為創新紡織的供應基地,同時期能吸引更多的優秀學子為紡織業注入新血,共同為台灣紡織產業創造新價值。

走在科技的尖端 轉型培育紡織產業鏈研發人才—訪逢甲大學纖維與複合材料學系主任 陳協志博士

「2022科技領航、紡織起飛產學研聯合成果發表會」於4月21-22日在逢甲盛大舉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