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習是充實的改變 人脈網絡與師資優勢貼近產業脈動 - 專訪逢甲大學經營管理學院 何晉瑋執行長
文/陳書芸.攝影/陳書芸、逢甲大學經營管理學院
轉載自逢甲人月刊第380期
更多校友資訊,歡迎加入逢甲大學校友網FaceBook

經營管理學院何晉瑋執行長
「學習是一種充實的改變」是逢甲大學經營管理學院的標語,座落於中小企業的重鎮,逢甲大學掌握學習資源與產業網絡優勢,成為中部地區企業經理人的進修首選,畢業校友至今超過四千人,居中部之冠。整合逢甲與各校一流師資,依據企業需求及教師專長開課,並延攬各界卓越人士引進企業實務經驗,提供最有效率跨領域專業課程,更是中臺灣地區第一個通過國際商學院促進協會(AACSB)認證之大學。
高階經管的搖籃 掌握國際趨勢與創新轉型
逢甲大學經管院何晉瑋執行長(以下簡稱何執行長)在2010年2月,以行銷專業領域踏入校園,主要專注於行銷系的教學工作。而後在經管院林豐智院長的邀請下,改變了他的職涯軌跡。
以「開展全方位經營管理能力」、「提升管理格局」、「增強國際調適及回應能力」三大方向為教育目標,促進多元靈活的高等教育回流體系,提供在職人士進修機會,培養符合國家經濟建設需求的高階經營管理人才,鼓勵終身學習的理念。在地域網絡、師資陣容的多重優勢中,培養及灌輸企業家領導人經營全球市場之經管理知識,且具備管理決策分析能力,則對國內經濟必有所助益。
平台是經營組織文化 建立關係於生活中
「逢甲大學經管院所擁有的氛圍與文化,是其他學校難以複製的。這種凝聚力的形成是長期以來累積的獨特學院組織文化,在我來之前就已經存在。」擔任執行長七年的期間,他觀察到獨特文化凝聚力是來自於對傳承的高度重視。不論是舉辦班聯會或聯誼會的活動,還是班級之間的連接,每個細節都承載著傳承的使命,甚至在招生面試就已經開始,由在校學長姐們為新生服務,考生在進入校園之前就已經與在校學生接觸,建立了良好的互動,為未來的學習生活奠定了基礎。
逢甲EMBA的組織文化特色之一來自於平台式的經營。EMBA本身就是一個平台,每個班級也是如此,上課時間安排於週六,學生們整天都在一起,這促進了班級之間的凝聚力。老師跑班的設計使得每個班的教室成為學生們的家,增強了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班聯會負責籌畫每屆固定活動,包括迎新、送舊與春酒。此外,社團也是促進凝聚力的重要平台,EMBA的九健會是其中一個強大的組織,透過運動等活動,學生們在共同嗜好下建立了深厚的友誼。聯誼會則是畢業後班聯會的擴大版,更加強了同學們的聯繫。
「凝聚感情其實就是要從生活面去建立彼此之間的連結,這樣的連結建立之後,不論是談學習、活動,會自然而然形成一個好的氛圍。」除了這些活動凝聚同屆學生,也讓他們跨越不同班級的界限,何執行長也提及高承恕董事長不僅是經管院的精神領袖,更親自帶班、開課、與學生互動交流、建立關係,是帶動整個經管院形成了共同記憶與體驗的重要關鍵。
地域人脈網絡 堅強師資陣容
逢甲大學經管學院已成立22年,匯聚中部地區的產業菁英、專業經理人,畢業校友超過4000位,逢甲大學經管院的課程一直與時俱進地調整和更新。從成立最初的經營管理專業學院開始,民國96年成立科技管理組,97年成立「文化創意產業管理組」,以及98年的電子商務課程,都是呼應整體的產業脈動與國家政策發展。到了2008年,學院將科技管理升級為2.0版本,命名為「數位創新管理組」。這項調整是因為數位創新已經不僅僅是科技產業的需要,而是廣泛應用於服務業、金融業等全面地涵蓋數位創新的領域。2008年成立了建築專業,是全國首創建築專業與經營管理整合為一個全新的EMBA課程,反映了產業需求和社會脈動,同時也塑造了學院獨特的特色,吸引更多領域菁英到此學習。
逢甲大學EMBA的師資組成是其獨特優勢之一。相較於其他學校大部分使用校內老師授課的情況,而逢甲大學EMBA有超過一半以上的師資來自於校外、業界與國立大學。這些外部師資能夠更好地呼應產業的需求,提供更具實務經驗和專業知識的教學內容。每年課程規劃不斷進行調整與優化,重新排定新學期的課程與師資。這種滾動式的調整確保學習符合時代潮流,及時反應產業的變化。
- 文化創意產業管理組:注重不同產業文化創意的應用,培育企業主和經理人具備品牌行銷和文化設計的思維能力,以人本觀點透過產品和服務的創新解決企業經營挑戰,推動產業升級,為未來開創更多正面可能性。主要課程包括文化創意產業經營與發展、文化設計思維、服務設計與管理等。
- 數位創新管理組:專注於各產業中數位創新的應用,以跨領域數位技術的增值與整合創新為核心,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擴展企業經理人對互聯網和大數據等專業知識的廣度,提升數位經濟價值,推動產品智慧化、服務創新化和管理數位化等發展。主要課程涵蓋數位創新與經營管理、互聯網與全球運籌管理、服務創新與智慧資產等。
- 建築產業管理組:致力於將設計專業融入建築產業的創新中,從發想、設計到管理過程,為建築業和空間文化創意產業提供創新設計、進階管理和產業升級的能力。課程結合建築專業和經營管理,注重培養建築產業中高階經理人的需求,主要課程包括建築與生活美學、建築開發投資與決策、都市建築發展與治理等。
三個組別招生時間約於每年的三至四月,並且開設招生說明會,讓新生了解報名流程、學習場域環境,以及專寫書面被審資料與面試的技巧。
博觀視野與時俱進 開展全方位經營管理能力
「我們班上的學長姐們都是資源豐富的人才,每個人背後都有很多寶貴的經驗和人脈。雖然學校的資源有限,無法完全滿足每個人的需求,但我們透過CEO演講讓各班學長姐去邀請講者,讓學習網絡更加緊密。」何執行長分享,學習不只是課堂進行,透過專題演講、講者交流,讓各班形成了一種健康的競爭氛圍。良性競爭激發了每個班的積極性,也讓大家能夠邀請到很優秀的講者來分享他們的經驗。其中如2023年開設的第四屆POST EMBA「博觀講堂」,於2024年4月30日舉辦結業典禮,高承恕董事長親自到場給予祝福與勉勵,典禮上更由李元恕副院長、何晉瑋執行長為每一位學長姐頒發結業證書。

第一屆博觀結業典禮照片。左為林豐智院長,中為王健一學長,右為何晉偉執行長。

CEO講堂:元大投信劉宗聖董事長授課。
每年的海外移地教學更是學長姊熱烈參與的學習活動,透過異國企業與文化資產參訪,加深學長姊對實地個案的分析與應用學習。例如2023年赴日本中川政七商店參訪,在百年歷史建築下,室內的設計卻是相當新穎毫無違和感,結合米其林餐廳,傳承上百年手工麻並衍生出多種複合式商品;透過宇治抹茶巡禮,從體驗泡一杯抹茶的流程及喝茶禮儀,體悟到日本茶道文化的深度,以及歷史傳承的用心、創意與美學,空間使用更多元、活化。2024年EMBA師生1月14日至18日前往韓國首爾;高階團16日至20日前往日本關西進行為期五日的海外研習,了解日韓不同地區的企業組織型態、運作及營運策略。

2023日本移地教學文化參訪:宇治抹茶。
逢甲大學經管院所擁有的文化凝聚力並非偶然,而是多年來對傳承的不斷重視和努力的結果。這種凝聚力不僅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也為學院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學制上,更效法歐美正統EMBA的運作模式,成立獨立學院;課程規畫則以院整合組織、策略、財務、生產、行銷、人力資源、科技管理與產業經濟策略等領域之師資,規劃出貼近市場脈動,符合企業界需求的經營管理課程。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