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的工程科學教學研究 產學人才培育的大搖籃—專訪工程與科學學院王啟昌院長

deco

卓越的工程科學教學研究 產學人才培育的大搖籃—專訪工程與科學學院王啟昌院長

2021.10.04

文│陳書芸 攝影│許惠娟(經管100)、工科學院

轉載自逢甲人月刊第348期

更多校友資訊,歡迎加入逢甲大學校友網FaceBook

逢甲大學工程與科學學院(以下簡稱工科院)為校內規模完整、歷史悠久的學院,1980年改制為逢甲大學,工學部更名為工學院,理學院成立;2019年工學院與理學院合併為現在的工科院。校園鄰近台中水湳經貿園區與中部科學園區兩大中部經濟與科技發展重地,儼然成為人才培育的重要搖籃。

逢甲大學第一大院 將近全校規模的四分之一

工科院以化學、物理兩大學群加上應用數學與工程管理為核心主軸,共有10個專業大學部科系、3個獨立碩士學位學程、11個碩士班、1個碩士在職學位學程及1個產業碩士專班、1個博士學位學程共6個博士班、2個教學中心以及11個研究中心,為一專業多元、學制規模完整的學院。目前碩博士生有904位,學士班人數4,358位,加總師資團隊與學生人數,工科院近全校四分之一的規模,堪稱逢甲大學規模最大的學院。

工程與科學學院王啟昌院長(左)與陳錦毅副院長。

研究人才的培育有機械與航空工程博士學位學程整合機械、航太、應數之跨域研究;電聲碩士學位學程是由黃錦煌副校長與美律實業等電聲產業一起打造國內極具特色的課程規劃;以氫能源發展為主要領域且具國際聲譽的綠色能源科技碩士學位學程;以及結合當今大數據及人工智慧熱門領域的數據科學碩士學位學程。

另外,智能製造與工程管理碩士在職學位學程集結了所有工科院專任師資資源,以管理科學、工程分析與設計為基礎,培育工業4.0系統開發、設計、智能製造之人才,學程開辦四年以來,每年皆滿招64名學生,且相當比例的學生亦來自鄰近的產業、中科院與漢翔航空。

「逢甲大學工科院的規模相當完整,因此當與企業洽談產學合作時,企業端幾乎都能找到他們需要的各式人才。」完整的學院架構,是培養人才的最佳搖籃,加上院內11個研究中心的資源,長期來看,這樣的研究能量強度是非常足夠的。王院長舉例,109學年度全校教師參與學術研究計畫金額共達2.48億,其中的44%,約1.09億來自工科院,顯示工科院的研究實力不容小覷。

纖複經編機實作。

工工人機協作相關的實驗與研究。

環科系化學實驗。

機電系RA。

逢甲大學與地區發展趨勢分析

逢甲大學位於中部科學園區與水湳經貿園區之間,能快速引進中部製造產業,將學習場域延伸至中部精密機械走廊。就地緣關係而言,逢甲大學具有配合地方發展重點,包括AI人工智慧、智慧製造、國防科技、循環永續與半導體產業的機會與優勢,其中半導體產業以半導體製程、封裝測試以及前瞻性材料為三大主軸,而工科院在課程規劃的調整上都會配合現階段及未來產業趨勢,培養協助產業升級及社會轉型之所需人才。

如何將產業趨勢帶入校園呢?工科院副院長陳錦毅教授表示,工科院推動Design Thinking + 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專題式課程,從學生大一的新鮮人專題開始,在接觸專業知識訓練之前先從使用者的角度發想專題方向,同時修習大一物理教學中心、微積分教學中心、普通化學的基礎共同科目;大二透過深碗課程進入各學系專業課程的紮根式學習,大三、大四透過多元的選修課程、專題實作與校外實習,將專業理論與構思結合應用以培養具備學用合一、團隊合作與溝通能力,期使未來能成為參與產業升級轉型的人才。

產學合作-宇隆科技交流。

走出屬於自己的一條路 提升資源串聯效益

「工科院能有如此規模及許多研究中心,是因為老師們在專業上不斷精進,才能產生研究團隊。」王院長舉例,智慧機械產業發展中心是他在擔任機械系系主任時成立的,因中部地區有許多工具機、手工具、自行車產業、鞋業等,正面臨工業4.0、智慧製造的導入與轉型卻缺少此方面的人才。於是由黃錦煌副校長與王院長親自帶領一群老師進入業界,協助企業解決轉型中遇到的問題。「逢甲大學校內的碩博士生比例或許不像許多國立大學來得高,卻有很強的研究能量,而將這樣的學術能力與產業串連才是逢甲大學走出的一條獨特道路。」台中精機是產學合作的其中一間企業,然而學生在參與專案的過程中,不僅能訓練問題解決能力、職場溝通,也會從中獲得參與的成就感,知道自己還缺乏什麼能力而回到學校的學習態度也會更加積極。

產學參訪-台中精機產學合作。

共同實驗空間提升資源使用效益

近年來隨著台灣半導體產業的熱潮,帶動許多年輕人往該產業發展,為了讓學生在進入趨勢之前,希望能先了解產業現況與專業知識,於是在碩士班規劃一系列半導體課程,並且邀請業師部分授課,其中有與欣銓與矽品合作,企業方甚至會熱情邀約師生前往工廠參訪,與產業關係鏈結密切。

普物實驗SLM實驗(全國獨有)。

校園內的工學館、理學大樓、學思樓以及科航館,都隸屬工科院,由於科系眾多,每個科系皆需要實驗操作、放置機台設備的空間,於是王院長與院內老師以open lab的概念規劃許多大型共同實驗室,滿足一次讓多系、多位學生進行實驗的需求,也讓各系之間的交流互動增加與資源使用率有所提升。

光電大三光學實驗-麥克森干涉實驗。

全國唯一電聲人才培育學程

工科院因應產業需求有許多特色學程,例如為回應電聲產業發展趨勢及人才需求而設立的全國唯一「電聲碩士學位學程」,就是由國際知名企業—美律實業公司所贊助設立的,故學程成立之定位即以培養符合電聲產業需求之高階人才為教育目標。

電聲學程中科實驗室。

秉持「理論與實務並重,應用與研究兼顧,基礎與特色同步」教學原則,特色課程融入學用合一機制;敦聘業師開設實務性課程與國外知名專家蒞校授課,使學生在理論與實務實力的訓練受產業界高度肯定。在設備方面,有全國第一間符合 ISO3745、ISO7779 國際級的美律電聲實驗室 (含全/半無響室),並擁有國際級之量測儀器,如Bruel & Kjar、SoundCheck、Klippel量測聲音及振動系統、揚聲器量測系統、麥克風量測系統、耳機量測系統等精密電聲儀器設備,先進與精密的軟硬體設備,強化專業量測方法、實驗、論文等課程之規劃執行。

學生可利用暑假或在學期間至業界,藉由實際參與研發,瞭解客戶需求、規格訂立、設計分析、製造流程及檢測等方面,加強實務經驗。目前已有許多國內外知名產業加入由科技部支持本學程所成立之【電聲產學技術發展與驗證聯盟】,以整合、轉化、創新、傳承等四大宗旨為依歸,輔導並服務電聲產業,探討電聲前瞻技術開發、技術整合以及提供產品特性驗證,掌握電聲產業發展趨勢,再融入教學研究。

綠能中心自製抗液洗護手乳。

科技發展走向環境友善趨勢

逢甲大學共同貴重儀器中心是支援全校研究、提供儀器教育訓練,以落實貴重儀器資源共享,達到使用效益提升。近期因應學院的整合學校也將購入一台要價兩千多萬的XPS (X光光電子能譜儀) 分析設備,可應用於化學工程、環境科學、材料科學、光電半導體、生醫產業,甚至古物分析等領域,提供元素、化學態和電子組態的定量能譜分析技術,能附載大中部地區大量的研究計畫與產學合作需求,提升老師、學生的教學研究品質。

談到未來發展趨勢,「循環經濟」、「零碳排」的概念與技術已在許多製造產業中被運用,不僅是技術面的突破,未來也將會創造新型態的經濟趨勢,帶動許多產業的轉變,因此院內以多元的專業為基礎,也不斷整合智慧製造、環境永續、綠色能源與大數據分析等相關研究資源,因應未來產業走向,以跨領域技術突破的方式迎接新時代的來臨。

Related News